位置:南京神康心理医院 > 心理疾病 > 网络成瘾症 >

网络成瘾临床表现

文章来源:南京神康心理医院 编辑日期:2016-05-21 16:42

网络成瘾临床表现

  网络过度使用

  个体使用网络的频率和时间均已超出正常的限度,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,网络生活占据大部分业余时间,导致个人生活与网络生活之间失去原有的平衡,从而学习和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、易疲惫、困倦、无精打采、效率下降,严重者旷课、旷工,并对日常生活及人际交往有一定影响。网络过度使用经常受到他人的批评,甚至为此而与家人朋友发生冲突;个体对上述危害虽有所认识,但仍继续使用。需要指出的是,“过度使用”不应伴有戒断症状,否则应考虑为网络成瘾。

  网络成瘾

  网络成瘾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,常伴有躯体和精神症状。根据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及内容,可将网络成瘾分为以下5类:网络游戏成瘾、网络色情成瘾、网络关系成瘾、网络信息成瘾、网络交易成瘾,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。

  较为普遍的躯体症状包括:食欲减退、胃肠功能障碍、营养不良、睡眠节律紊乱以及疲乏无力、心慌胸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。因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,注意力高度集中、眨眼次数减少,会引起视疲劳、眼部干涩、胀痛、视物模糊、视力下降,甚至出现视屏晕厥现象(一过性黑蒙、可伴有恶心、呕吐)。长期操作电脑可导致腕关节综合征(鼠标手),偏头痛、颈肩疼痛及颈椎病,并增加了诱发过敏性疾病及癫痫的风险。

  伴发的精神症状

  因过度沉溺于网络(尤其是网络游戏),致使患者现实检验功能受损,不能从网络的“虚拟刺激场面”和“高等级身份”中完全脱离出来,可出现自信心膨胀、自我评价过高等高涨情绪反应;游戏中的失败和死亡场面也会对患者带来很大影响,引起恐惧、害怕的情绪体验,甚至常常担心有不祥降临等;部分严重的患者,几乎完全与现实隔离,可出现短暂的现实解体、甚至妄想。同时,过度的网络使用往往受到家人、朋友的反对和批评,致使个体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和无法融入感,出现悲观、沮丧、对未来失去希望等低落情绪体验,但上述症状并不会减少患者使用网络的行为,相反患者往往会通过上网来缓解上述不良情绪;而且患者在戒断期也容易出现抑郁情绪。

  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其他精神障碍

  网络游戏独有的挑战性和逼真性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,却也带来了诸多的暴力和虚幻,使许多青少年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,形成并固化了其他的不良行为模式。在摆脱网瘾的长时间后,经常说谎、不服从家长老师的要求、违反医院纪律,出现反复逃学、打群架、离家出走等品行障碍问题。同时,网络的匿名性和逃避现实性也固化了患者社会适应不良的模式,可能导致人格障碍,尤其是回避型人格障碍,表现为: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对他人过分依赖、自卑,需要被人喜欢和认可,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,无法适应现实生活,对社会活动和以往的朋友采取回避态度,变得孤僻、多疑,情绪不稳等。

在线咨
询客服
回到顶部 在线客服 免费电话 预约挂诊